星宇航空品牌案例:如何從壟斷市場突圍,成功打造精品航空

文章目錄

    文章導覽

    提到「航空公司」,你會想到哪一個,或者哪些品牌?

    Mic 想到了澳洲的 Qantas,因為他之前在澳洲的廣告公司的出差需求,體驗到 Qantas 的優質服務;在台灣,可能大部分的人會想到長榮與華航。

    然而,新品牌「星宇」航空(STARLUX Airlines)的出現,就像是一股新風,打破了消費者心中對於飛行體驗的印象——不僅成功起飛,還在極短時間內打出名號,甚至被譽為「亞洲最有潛力的精品航空」。

    更令人驚訝的是,星宇選擇在全球航空產業正陷入疫情重創之際正式首航。

    2020 年 1 月,一架從台北飛往澳門的 A321neo 正式宣告這家新創航空的誕生。彼時沒有人看好它能夠在殘酷的市場中生存,然而短短幾年內,星宇航空不僅站穩腳步,還成為高端旅遊族群口耳相傳的第一首選,甚至讓原本的市場領導者都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品牌策略與服務內容。

    這集《賣億不賣聲》將從市場結構、品牌戰略、營運數據等面向,剖析星宇航空的崛起,並進一步提出品牌在產品定位與差異化經營上的啟示與策略建議。


    星宇進入航空市場的兩大難題

    高度壟斷的市場生態

    長榮與中華航空在台灣的航空業壟斷地位不僅體現在航線資源,還包括地面設施、聯盟網絡與政府政策支持。兩家公司不僅握有絕大多數飛往北美、歐洲與亞洲主要城市的航權,還分別隸屬於 Star Alliance 與 SkyTeam 國際航空聯盟,享有全球轉機與哩程整合優勢。

    若在這樣的環境中硬闖、與其正面競爭航線、價格與服務,無異於以卵擊石。

    航空業的三大資本門檻

    除了壟斷,航空業本身也是一個「資本怪獸」,素來被稱為「燒錢的行業」,新進品牌要面臨的三重門檻包括:

    • 航權限制:國際航線須由主管機關與目的地協商,非資深航空難以取得優先權。
    • 機隊成本:每架飛機動輒數十億台幣,且維護費用高昂,光是機型選擇與購買時機就會影響資本結構。
    • 信任成本:消費者對「新航空品牌」普遍持觀望態度,特別是在疫情後對「航班取消、延誤」敏感度升高,新品牌需耗費更多成本取得信任。

    星宇的創辦人張國煒,以「親自開飛機」這一舉動,迅速消除了部分信任疑慮。畢竟一位身價數十億的企業家,願意親自坐在駕駛艙裡,這份誠意足以讓消費者安心。而他不僅讓星宇成功突破這三道門檻,還能在五年內實現轉虧為盈,關鍵在於它抓住了一個被傳統業者忽視的市場破口——高端體驗


    品牌定位與差異化設計:打造「精品航空」的全旅程美學

    不只飛行,更是「生活美學延伸」

    星宇航空的創辦人張國煒,在長榮任職期間即以重視客艙設計與乘客體驗聞名,他曾主導長榮商務艙的整體改造,並導入多項創新服務。然而,當內部管理理念不合最終導致離開家族企業,他沒有放棄飛行夢,而是決定從零開始,打造一間完全不同的航空公司。

    他提出的品牌理念是:「讓飛行成為旅程中最美的一段體驗」。這個概念不只是廣告語,而是貫穿星宇所有細節的品牌核心。

    品牌從制服設計就開始講究。不同於傳統航空強調莊嚴或制式的制服,星宇的制服配色以「宇宙灰」為基底,搭配絲巾與俐落的西式剪裁,傳遞出低調卻帶有尊貴感的氣質。這樣的設計,與其品牌名稱「星宇」相呼應,讓人感受到一種「宇宙旅程」的想像。

    而除了品牌的視覺以外,張國煒還將「五感體驗」引入航空旅程:

    • 觸覺:座椅材質、靠枕質地都經過挑選,避免廉價感。
    • 嗅覺:機艙空間內使用一致的香氛,讓乘客一登機就能辨識「這是星宇的味道」。
    • 味覺:與胡同燒肉、米其林三星餐廳「態芮」合作,設計精緻菜單,連餐點名稱都充滿巧思。
    • 視覺:官網、廣告、機艙設計統一使用銀灰色金屬質感,打造精品感氛圍。
    • 聽覺:從登機音樂到艙內播報,聲音語調都經過設計,避免過於生硬。

    這樣的五感整合,讓星宇的品牌感受不只是「坐飛機」,而是像走進一家五星級飯店。讓人覺得——搭星宇就像走進精品旅宿的空間,而不是傳統冰冷的機艙。

    商務艙、頭等艙,到底有多貴?

    星宇的「精品化」最具象徵的例子,就是它毅然決然推出了頭等艙

    這在台灣市場是一個大膽之舉。因為長榮與華航多年來都不再推出頭等艙,原因很簡單:「沒人要買」。頭等艙的高昂票價,對多數人來說既不划算,也不必要。

    然而星宇的邏輯並非「要靠頭等艙賺錢」,而是要讓消費者「看見」品牌的高度。頭等艙就像是一個展示櫥窗,即便只有少數人願意消費,但它足以讓外界認知到:「我們能做出來,而且做得比別人好。」

    星宇的頭等艙不只是寬敞座椅,而是引入 NASA 太空艙概念,設計 ZERO G 無重力模式,能讓身體達到最放鬆的 120 度仰角,並配有三段式氣壓按摩功能。對長途飛行的旅客而言,這不僅是「高級」,更是一種「身心舒緩」的象徵。

    星宇航空非美國的經濟艙要價約四至五萬元,商務艙高達十五萬元,而頭等艙更是 40 萬元。這樣的價差讓人咋舌,但也突顯了精品定位的邏輯:並非每個人都要買單,但只要有存在,就能強化品牌的獨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星宇並沒有把「奢華」鎖在頭等艙,而是用「星空酒吧」這樣的巧思,把精品感下放到經濟艙。乘客即便買的是最基礎的艙等,仍能免費享用調酒、無限續杯。這樣的體驗,對比長榮與華航經濟艙的「基本服務」,立即顯得突出。這是一種很聰明的品牌傳達:「不論你花多少錢,我都願意讓你感覺被尊寵。」

    機隊配置:同型艙機,效率與服務兼顧

    星宇目前機隊以 Airbus 系列為主,分別為:

    • A321neo:短中程航線主力機型
    • A330neo:中長程高密度航線
    • A350-900:遠程跨洲航線主力

    此一機隊策略有三大優點:

    1. 節省訓練與維修成本:同系列機型零件通用性高,維修與飛行員訓練整合性強。
    2. 服務標準一致性:避免因機型差異造成客艙體驗不一。
    3. 彈性調度航線與需求波動:可依據旅遊旺季、地區需求彈性調整機型與班次。

    截至2025年4月,星宇已營運27架飛機 (來源),計畫於2027年將機隊擴充至48架 (來源),並正式引進 A350F 貨機,進一步強化雙引擎營運模式。

    COSMILE 會員系統:從忠誠計畫到數據資產

    星宇航空推出的「COSMILE」會員制度,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哩程累積系統,更是品牌數位化經營的重要樞紐。該制度分為四個等級:Traveler、Adventurer、Explorer、Insighter,並非僅根據飛行距離計算升等,而是參考「年度累積搭乘次數」、「搭乘艙等」、「總消費金額」等綜合指標,以高端顧客需求為核心進行設計 (來源)。

    每一級別對應專屬的服務與權益,例如:

    • Traveler:享有基本哩程累積與電子報優惠資訊。
    • Adventurer & Explorer:可優先選位、享受商務報到櫃台與貴賓室折扣。
    • Insighter:可獲免費升等、專屬貴賓室、會員熱線、生日機上驚喜等個性化服務。

    這樣的設計不只提高會員黏著度,也讓星宇逐步累積出一套「行為數據驅動的會員輪廓系統」。

    根據 COSMILE 的行為資料,星宇可以針對高潛力客群推送個人化產品組合,例如:針對經常飛美國的 Insighter 會員,主動推薦洛杉磯新航線首航優惠+高端行李加值包;對商務出差頻繁者,則推薦快速通關、機上 WiFi 服務等升級方案。

    COSMILE 的成功在於它並未將會員視為「數量」,而是視為「價值」,這對於品牌型航空來說,是創造長期客戶關係與交叉銷售的重要槓桿。


    從廉航到精品航空:市場調查與體驗轉折

    回顧台灣的航空市場歷史,新品牌的出現大多走向廉價航空。

    這背後有一個很直觀的邏輯:台灣市場規模有限,消費者對「價格敏感」的印象極深,尤其是年輕族群過去的共識——便宜才是唯一吸引力

    廉價航空的模式很明確:壓低票價,削減附加服務,強調「能到就好」。這對於短程旅遊、年輕背包客來說,確實是最划算的選擇。許多人前往東南亞或日本,選擇廉航幾乎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這樣的消費習慣也存在一個臨界點。

    一旦有機會接觸到更高端的航空體驗,例如 Mic 有次商務出差搭乘 Qantas 後,馬上感受到質感上的差異,便很難再「回得去」廉航。這就是所謂的「體驗轉折」。

    星宇航空正是看準了這個消費心理。

    與其在價格上硬碰硬,不如打造一個「願意多花錢,換取更好體驗」的市場。尤其在台灣,傳統航空雙雄長榮與華航雖然具備規模與資源,但往往因為品牌老化、機隊較舊,無法完全滿足年輕世代對「精品感」的期待。這正是星宇決定跳脫廉航邏輯,直接切入精品定位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星宇不是被市場「貼上」精品標籤,而是從一開始就自我定位為精品航空

    他們在官網上寫道:「我們期許能打造優質的飛航品質及服務,讓全世界的旅客都能享受安全、高質感的飛行體驗,享受每一次飛行猶如精品,收藏於心。」這段話,清楚地揭示了他們的品牌戰略:與其在價格上競爭,不如在體驗上取勝。

    此外,從品牌的命名也可略見端倪—— Starlux,後綴就是 Luxury(奢華)的意思。

    這樣的定位,正是一次大膽的市場轉折。從廉航「量大取勝」的模式,轉向精品「少量精緻」的哲學。這不僅是經營策略的差異,更是消費心理洞察的成果。

    星宇與華航、長榮的差異化定位

    要理解星宇的突破,就必須對比它與傳統雙雄的差異。長榮與華航是台灣航空市場的「既定選項」,消費者熟悉其服務,也信任其安全。但正因如此,它們的品牌形象反而難以帶來驚喜。

    星宇則透過三個面向,打造了與眾不同的體驗:

    1. 價格策略:避免陷入低價競爭,塑造價值感。
    2. 機型與艙等:以年輕機隊和精品設計,營造全新氛圍。
    3. 品牌氛圍:從制服到網站、甚至香氛,全面營造一致性。

    這三點差異,看似細微,但卻讓消費者在第一次搭乘時就能感受到明顯區隔。


    星宇與華航、長榮的差異化定位

    要理解星宇的突破,就必須對比它與傳統雙雄的差異。長榮與華航是台灣航空市場的「既定選項」,消費者熟悉其服務,也信任其安全。但正因如此,它們的品牌形象反而難以帶來驚喜。

    星宇則透過三個面向,打造了與眾不同的體驗:

    1. 價格策略:避免陷入低價競爭,塑造價值感。
    2. 機型與艙等:以年輕機隊和精品設計,營造全新氛圍。
    3. 品牌氛圍:從制服到網站、甚至香氛,全面營造一致性。

    這三點差異,看似細微,但卻讓消費者在第一次搭乘時就能感受到明顯區隔。


    營運表現分析:高成長背後的三大引擎


    (1)收益與營收結構:轉虧為盈的速度與深度

    星宇航空在 2022 年正式進入營運擴張期,當年即創下 224 億元新台幣的營收。到了 2024 年,總營收已突破 355.47 億元,年成長率高達 58% (來源),其中「高單價+高載客率」成為兩大推進引擎。

    而與其他航空最大的不同在於,星宇在 2024 年首度實現全年轉盈,稅後淨利為 13.24 億元,較前一年度增長 788% (來源),顯示其不僅在客運量上成長,更在營運效率與成本控管方面取得突破。

    在營收結構上,星宇約有 85% 來自客運,15% 來自貨運與其他加值收入(如聯名信用卡、哩程兌換、超額行李等),其中 A350 的長程商務艙客單價更是達到亞洲航空業的高標水準。

    (2)載客率與單位經濟:不是賣得多,而是賣得對

    星宇的成功不在於航班密度或規模優勢,而是「單位航班的營收效率」。2025 年首季,星宇航空日本載客率超 過 9 成,其中北海道航線表現最佳,北美載客率 8 成,東南亞接近 8 成 5 (來源)。

    此外,星宇在航點設計上講求「高密度高價值」,避免開設票價低廉但競爭激烈的東北亞航線,而是優先投入在:

    • 日本主要都市(東京、大阪、福岡)→ 觀光+高端短期旅遊。
    • 東南亞商務區(新加坡、胡志明市、馬尼拉)→ 採購、會展與台商需求。
    • 美國西岸(洛杉磯、三藩市)→ 海外台人與高端差旅。

    這種策略使得星宇在初期就能打出高利潤結構,達到「少量航班、精緻營收」的經營目標。


    競爭對手分析:星宇與傳統雙雄的三大分野

    價格模型:不做最低價,但做「最有感價值」

    航空業的票價浮動極大,受航線、季節、需求影響,很難直接比較。但星宇從一開始就很清楚:不能把自己賣太便宜

    這裡涉及一個心理學模型——PSM 價格敏感度模型。若產品價格太低,反而會讓消費者懷疑品質。

    例如,若看到星宇的票價比華航、長榮還便宜許多,消費者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家公司會不會撐不久?」「是不是縮水服務?」與其降低信任,倒不如用合理的「精品定價」來凸顯價值。

    此外,星宇還透過與五星級飯店合作推出「機+酒」套裝,讓消費者在購買時自然而然把星宇與高端旅宿連結在一起。這不是單純的「票價」,而是「整體價值」的建構。消費者買的不只是機票,而是一段完整的高端體驗。

    延伸閱讀:產品定價學:太貴沒人買,太便宜又沒利潤!用 PSM 模型找到價格甜蜜點

    服務哲學:從 SOP 管理走向「情緒價值」經營

    中華與長榮仍偏重作業標準流程(SOP)與營運效率,而星宇更強調「情緒價值」,即讓乘客感受到關懷、專屬與美感。

    例如,機上每位乘客登機後由空服員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多一張毛毯、餐前是否可推薦飲品,這些細節或許在財報上無法立即反映,但卻在社群媒體上大量傳播,間接轉化為品牌信任與復購力。

    星宇的獨家航線:富國島

    除了常見的日本、北美航線,星宇還打造了獨家賣點——直飛 越南富國島

    在台灣市場,目前本土航空只有星宇提供直飛富國島的航班。對於想前往這個新興旅遊景點的消費者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星宇。這種「獨佔航線」的策略,不僅能避免與其他航空陷入價格戰,更能透過市場教育,把星宇與「新旅遊體驗」綁定在一起。

    重點在於:當你是唯一選項,你就不需要被比較。

    這也讓星宇的品牌力不只是「精品航空」,更成為「探索新旅程的引路人」。消費者不僅記住了星宇的服務,也因為它的航點而對品牌產生依賴。


    給品牌經營者的三大啟示

    星宇航空的故事,不只是航空業的成功案例,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品牌經營教科書。對任何品牌經營者來說,從中都能萃取出極具價值的三大啟示。

    1. 品牌不是廣告,而是全方位的實踐

    許多人在經營品牌時,會把重心放在廣告與行銷,認為只要曝光量足夠、口號響亮,就能吸引消費者。然而星宇的成功提醒我們:品牌不是廣告,而是日常營運中的每一個細節。

    星宇並沒有靠大規模的廣告轟炸來立足,而是先從制服、艙內香氛、餐點設計、會員制度等基礎層面,讓消費者「用身體去感受品牌」。

    大部分人第一次搭星宇時,不論是座椅觸感、乘務員語調,甚至是菜單上的文案,都讓人覺得「這家公司是真的在乎體驗」。

    這一點對品牌經營者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廣告只能吸引消費者第一次購買,但唯有體驗,才能讓他們成為忠實顧客。若產品或服務本身沒有差異化,再強的廣告也只是曇花一現。

    換句話說,品牌是一致性的總和。當制服、網站、服務語言、甚至飛機上的香味都能傳達同一個訊息時,消費者才會相信這是品牌的真實樣貌,而不是虛假的口號。

    2. 精準定位,找到破口

    市場壟斷時,新進者若想硬碰硬,幾乎沒有勝算。

    但星宇成功的原因在於:他們找到了一個被忽視的縫隙——願意為精品體驗付費的消費者。

    在台灣,長榮與華航分別代表安全、規模與國家隊的信任感,廉航則代表價格優勢。

    這兩端的市場看似完整,但中間卻空出了一個「精品化」的區塊。對某些人來說,廉航雖便宜,卻難以忍受擁擠與不便;而傳統航空雖可靠,卻缺少驚喜與設計感。這群人願意多花一點錢,換取更高品質的體驗,卻沒有對應的品牌能滿足需求。

    星宇正是瞄準了這群「價值導向」的消費者。

    他們不追求最低票價,而是希望感受到「物有所值,甚至超出預期」。這種精準定位,讓星宇不需要與巨頭正面競爭,就能在市場中快速站穩腳步。

    對品牌經營者來說,這是一個清楚的提醒:市場縫隙永遠存在,但需要敏銳的眼光與大膽的決心去切入。

     不要被「主流市場」的聲音綁住,而要找到那些「未被滿足的需求」。這些需求或許不大,但往往能孕育出最有價值的品牌。

    3. 從服務到體驗管理:情緒價值才是核心

    傳統的品牌經營往往強調「服務」:送貨快不快?客服回覆是否禮貌?退換貨是否便利?這些固然重要,但在當今市場已成為基本盤。

    真正能決定品牌高度的,是「體驗管理」——即消費者在與品牌互動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情緒價值。

    星宇的差異化就在於此。

    經濟艙提供星空酒吧,讓乘客驚呼「沒想到我也能享受這樣的服務」;COSMILE 會員制度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哩程數字,而是能根據消費者習慣推送專屬體驗。這些設計所營造的,不只是「好服務」,而是「被理解、被重視」的情緒:當消費者感受到「服務是為我準備的」時,他們就不再只是顧客,而是品牌的擁護者。

    對品牌經營者而言,這意味著必須跨越傳統的服務思維,進入體驗設計的領域。不是問「我們能提供什麼功能?」,而是問「我們能讓消費者感受到什麼情緒?」


    結語

    星宇航空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在資本門檻極高、壟斷嚴重的產業,只要策略清晰、定位精準,仍能殺出一條血路。它不是靠低價,而是靠體驗;不是靠量,而是靠質。

    對每一位品牌經營者而言,星宇的啟示是明確的:品牌的價值,不在於產品本身,而在於消費者在整段旅程中的感受。


    時間軸


    00:00
    精彩片段
    00:26 開場暖身
    02:34 星宇進入航空市場的兩大難題
    02:42 #1 市場高度壟斷
    03:03 #2 航空業的三大資本門檻


    04:04 打造精品航空全旅程美學
    04:27 #1 讓飛行是生活美學延伸
    07:23 商務艙、頭等艙,到底有多貴?
    09:24 #2 同型艙機兼顧效率與服務
    11:34 #3 COSMILE 會員系統


    14:23 從廉航航空到精品航空:市場調查與體驗轉折
    17:29 星宇與華航、長榮的差異
    17:38 #1 價格:不做最低價,做最有感價值
    19:00 #2 機型與艙等:年輕機隊+精品設計
    20:36 工商時間


    22:40 星宇航空高成長三大關鍵
    23:06 營運表現分析
    23:10 #1 轉虧為盈的速度與深度
    23:39 #2 不是賣得多,而是賣得對
    24:00 #3 高效載客率
    25:08 星宇的獨家航線:富國島
    25:57 品牌未來的發展可能性


    26:59 給品牌經營者的 3 大啟示
    27:03 #1 品牌不是廣告
    27:33 #2 精準定位找到破口
    28:00 #3 從服務走向體驗管理
    28:46 結語

    立即分享

    TransBiz 獨家心法 PPCGO

    75 分鐘詳解,助攻你的跨境事業

    透過真實案例、拆解操作步驟,建立你打造亞馬遜獲利品牌事業的正確方法與思維!

    跨境策略免費諮詢

    30 分鐘,免費線上預約

    解答你開始亞馬遜的所有疑問!提供策略與行動計劃,助你提升營收、利潤

    更多文章

    在下方填寫資訊,開始免費訓練 ↓↓↓

    在下方填寫資訊,開始免費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