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想要走進消費者的心?不得不知品牌與消費者的 7 種關係!

文章目錄

    文章導覽

    前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品牌無所不在。

    從早晨喝下的第一杯咖啡,到夜晚臨睡前滑動的最後一個 App,每一個選擇背後,其實都蘊含著品牌與消費者之間微妙而深刻的關係。

    為什麼有些品牌能讓人義無反顧地追隨?即便價格高昂、功能更新有限,消費者依然甘心掏錢。

    以蘋果為例,即使新機只是在相機上多加了一顆鏡頭,許多人依然會在年底排隊搶購最新的 iPhone。這種行為並非單純基於產品效能,而是因為品牌早已與消費者建立了一種超越交易的情感關係。

    品牌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商品,它像是我們生命裡的角色:有的像朋友,陪伴日常;有的像導師,激勵我們突破;有的如合作夥伴,提升效率;有的則象徵身份,彰顯地位;還有的提供品質保證,讓人放心;甚至像照顧者般,帶來安全感;最深層的,則是與我們共享價值觀。

    這集《賣億不賣聲》Mic 將帶我們拆解七種典型的品牌角色:朋友、導師、合作夥伴、身份象徵、品質保證、照顧者,以及價值觀的象徵。

    透過Spotify、、Google、GoPro、哈雷、adidas、Toyota、n、Volvo、Patagonia、Ben & Jerry’s 等具體案例,將看到品牌如何走進消費者的心,並在這個過程中,轉化為一種情感連結與價值信任。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1:朋友

    星巴克:懂你的好朋友

    消費者走進星巴克,不只是為了一杯咖啡,而是為了體驗一種被理解的感覺。

    當店員能夠熟記複雜的訂單時——比如「雙倍濃縮、去奶油、半糖、豆香、香草拿鐵、多加一點泡沫」這種複雜的需求。品牌角色就從單純的供應者,轉化為「懂你」的朋友。

    這種理解,構築了一種心理安全感,也讓星巴克得以持續在激烈的咖啡市場中維持黏著度。

    Spotify:音樂中的知己

    Spotify 也同樣扮演朋友的角色。

    它的演算法根據使用者喜好,推薦適合的歌單。當下雨時,它推送雨天歌單;當你失戀時,它精準推薦分手情歌。這種「Spotify 真懂我!」的體驗,使品牌超越了工具,而成為一種情感依賴。

    小結:

    品牌如朋友,關鍵在於「個人化」。在大數據驅動下,品牌若能精準捕捉情緒並給予回應,就能在人與機器之間營造「人性化的錯覺」。

    有趣的是,有些人甚至把品牌當成自己的名字,例如「CoCo」(香奈兒)、Dior。這象徵著品牌已經融入自我認同,甚至成為社交身份的標籤。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2:導師

    Nike:激勵的導師

    Nike 的廣告極少強調產品功能,而是將焦點放在對運動員的讚頌與激勵。

    其「Just Do It」口號並非單純的行銷語,而是一種集體心理暗示。Nike 的價值不在於鞋本身,而在於它所傳遞的「你也能成就非凡」的信念。

    Google:生活中的老師

    「怎麼煮出完美的溏心蛋?」、「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當我們遇到問題時,Google 就像一位隨叫隨到的老師。它不僅解答知識,更成為生活智慧的來源。對許多人而言,Google 不只是搜尋引擎,而是學習與成長的導師。

    當然,現在這個角色可能被 ChatGPT 取代了,但在那之前,無可否認,Google 就是我們人生中指引我們問題解答的老師!

    小結:

    導師型品牌之所以成功,在於它能幫助消費者「超越自己」。這不僅是功能上的輔助,更是一種「心理成長的投射」。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3:合作夥伴

    生產力工具與 AI:工作上的拍檔

    ChatGPT、Microsoft Windows 等工具,成為我們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它們幫助寫文案、整理數據、生成策略,扮演著高效助手的角色。這些品牌讓消費者感覺,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有一位值得信賴的拍檔。

    GoPro:冒險中的同伴

    無論是登山、衝浪、騎行,甚至跳傘,自由落體時,GoPro 永遠陪伴在側,忠實記錄每一個刺激瞬間。它不是單純的攝影器材,而是冒險旅程中不可缺少的伙伴,讓消費者能放心享受當下,並留住珍貴記憶。

    小結:

    合作夥伴型品牌的核心,在於「不可或缺性」。當產品能夠被定義為「完成任務的必須條件」,消費者便很難輕易替代。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4:身份象徵

    iPhone:科技的地位象徵

    從前 iPhone 不只是手機,而是一種身份符號。

    它的高價,使得擁有者在潛意識裡獲得「我與眾不同」的滿足感。購買 iPhone 的人,買的不僅是功能,而是自我價值的肯定。

    Harley Davidson 哈雷機車:自由與反叛

    騎上哈雷,不只是從A點到B點,而是一種自由、叛逆、酷的精神表達。這就是品牌作為身份象徵的力量,它塑造的不僅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adidas:潮流的象徵

    相較於 Nike 的「導師」角色,adidas 在時尚領域走得更前。對於許多年輕消費者而言,穿上 adidas 不只是運動,而是緊貼潮流、彰顯自我風格的象徵。

    小結:

    身份象徵型品牌的危險在於「潮流更迭」。唯有不斷強化符號價值,品牌才能避免在短期文化變遷中被淘汰。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5:品質保證

    Toyota:可靠的代名詞

    圖註:2025年6月 台灣小轎車品牌銷量數據 圖源:c.8891

    在台灣,計程車幾乎清一色選用 Toyota,因為它耐用、省油、好維修。因此Toyota 不只是車,而是「品質保證」的代名詞。消費者選擇 Toyota,不是因為追求潮流,而是因為它帶來安心與信任。

    Dyson:高端行銷與品質信任

    雖然 Dyson 的高價部分源於行銷,但它透過「強吸力、寵物毛髮專用」等具體功能展示,建立了品質可靠的形象。消費者在支付高價的同時,也獲得了「放心」的心理保障。

    小結:

    品質保證型品牌的競爭優勢,往往在於「長期信任的積累」。這種信任需要時間沉澱,但一旦形成,將極難被挑戰者動搖。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6:照顧者

    Volvo:最安全的汽車

    一想到安全,你會想到哪一個車子品牌?應該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 Volvo 。它將品牌定位為「家庭的守護者」,讓消費者感受到被照顧的安心。因此對許多父母而言,購買 Volvo,不只是買車,而是買一份給家人的保障。

    Johnson & Johnson、Unilever:嬰兒護理的守護者

    在母嬰市場,Johnson & Johnson、Unilever 等品牌塑造了「照顧者」形象。父母購買的不只是產品,而是對孩子的呵護與信任。品牌就像一條安全毯,讓人願意一次又一次重複選擇。

    小結:

    照顧者型品牌的核心,是「信任」。一旦品牌失去信任(例如嬌生曾面臨的嬰兒爽身粉爭議),其市場地位將迅速受到挑戰。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7:價值觀

    Patagonia:環保的信仰

    Patagonia 不只是戶外品牌,它更是「環保」的代名詞。創辦人甚至把公司「賣給地球」,將盈利投入環保公益。消費者在購買時,等於同時參與了保護地球的行動,這使得品牌成為價值觀的載體。

    Ben & Jerry’s:社會正義的甜蜜抗議

    這家冰淇淋品牌以社會議題為己任,曾推出支持婚姻平權的「I Dough, I Dough」口味。購買冰淇淋的行為,也成為消費者表達價值觀的方式。這讓品牌超越了產品,轉化為一場文化運動。

    小結:

    價值觀型品牌能夠培養最深層的忠誠,但同時風險也最高。若品牌的立場與社會主流價值產生衝突,其品牌價值可能在一夕之間崩解。


    反思與練習

    下次當你購買一件產品時,不妨問自己:我和這個品牌之間,是什麼關係?

    是朋友、老師,還是象徵自我身份的符號?這樣的思考,不僅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消費行為,也能讓正在打造品牌的人,更精準地找到與消費者連結的方式。

    歐洲一項調查顯示:即便全世界八成的品牌明天消失,人們的生活也不會有太大改變。因此對於消費者來說,真正留下來、被人們記得的品牌,一定是那些懂得與人建立情感連結的品牌。


    結語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遠不止於交易,而是一種長期經營的情感。

    從朋友到導師,從合作夥伴到身份象徵,再到品質保證、照顧者,最後是價值觀的承載,每一種角色都映射出品牌與消費者互動的不同層次。

    忠誠不是建立在功能,而是建立在情感。品牌若能找到最適合的角色定位,便能在消費者心中留下無可替代的位置。

    從星巴克的「懂你」,到 Nike 的「激勵你」;從 GoPro 的「陪伴你」,到 Patagonia 的「和你共享信仰」,品牌的力量,不在於賣產品,而在於賣「關係」。這七種角色,既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也是未來品牌經營的方向。

    當我們下次掏錢買下一個產品時,不妨停下來想想:我買的,不只是商品,而是我與品牌之間的一段關係。而若你是品牌經營者,不妨思考,那你想與消費者建立什麼樣的關係?


    時間軸

    0:00 精彩預告
    00:19 前言


    01:23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1:朋友
    01:36 品牌如朋友-星巴克
    02:00 品牌如朋友-Spotify
    02:36 品牌如朋友-英文名


    02:51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2:導師
    03:02 品牌如導師-NIKE
    03:54 品牌如導師-Google


    04:29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3:合作夥伴
    04:54 品牌如合作夥伴-生產力工具、AI
    05:03 品牌如合作夥伴-GoPro


    05:27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4:身份象徵
    05:43 品牌如身份象徵-iPhone
    06:03 品牌如身份象徵-哈雷
    06:26 品牌如身份象徵-adidas
    06:42 回想你近期的購物行為


    07:23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5:品質保證
    07:34 品牌如品質保證-Toyota
    07:57 品牌如品質保證-Dyson


    08:56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 #6:照顧者
    09:13 品牌如照顧者-汽車品牌
    09:40 品牌如照顧者-母嬰照護品牌


    10:14 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關係 #7:價值觀
    10:45 品牌是價值觀的象徵-Patagonia
    11:22 品牌是價值觀的象徵-Ben & Jerry’s


    11:53 總結:品牌與消費者的七種關係
    12:17 工商時間


    14:05 反思與練習
    15:04 歐洲問卷調查結果
    15:39 品牌與產品的長久經營之道
    16:49 結語

    立即分享

    TransBiz 獨家心法 PPCGO

    75 分鐘詳解,助攻你的跨境事業

    透過真實案例、拆解操作步驟,建立你打造亞馬遜獲利品牌事業的正確方法與思維!

    跨境策略免費諮詢

    30 分鐘,免費線上預約

    解答你開始亞馬遜的所有疑問!提供策略與行動計劃,助你提升營收、利潤

    更多文章

    在下方填寫資訊,開始免費訓練 ↓↓↓

    在下方填寫資訊,開始免費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