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的本質上就是突破國界,讓商業在網路上與全球市場一起競爭。

因此想要藉由跨境電商進入海外市場的企業,必須得從心態、視野、格局、學習方法都開始調整,才有可能打贏這場「世界之仗」。

台灣有許多企業可能到了現在都還在「想」要做跨境電商、企業轉型,然礙於沒有人力或企業組織策略無法調整,以至於遲遲未行動或者經營起來遇到重重阻礙與困難。

成功不能複製,但經驗可以傳承。

在 2018 年成長駭客年會,創業家兄弟共同創辦人之一郭家齊的分享中他也提到,不論是在二次創業及創業 11 年來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找到一個在其他市場被驗證成功的商業模式,再投入

 

這篇文章是 TransBiz 參與台北進出口同業公會 IEAT 舉辦線下講座—產業沙龍的內容整理,商發院的朱研究士(現任職在元智大學的朱訓麒教授),以 3 個世界知名品牌的跨境電商成功案例作為演講的主要內容,TransBiz 再輔以相關資料讓內容更加完善,給想要做跨境電商的企業一個參考方向。

跨境電商成功案例一

1. 自行車界的賓士—德國品牌 Canyon

Canyon 是一個德國的自行車品牌,但 Canyon 這個品牌本身並不做任何的製造,所有的零配件都是從世界各地進口到德國組裝,而其中車架、煞車系統,有好多零件是Made In Taiwan。消費者要購買 Canyon 的腳踏車至少要等兩個月,在台灣沒有門市,可是有許多車友會想要入手一款 Canyon 的腳踏車,並且在收到產品的那一刻興奮地po 文開箱、分享。

思考練習:
 

(1) 怎麼不靠門市,只靠網路就將自行車銷售到全世界?
一般來說,規格化、體積小、價值相對高的產品,例如電子產品,規格型號一樣就可以在全球銷售,是適合做跨境銷售的商品。但是,腳踏車很麻煩,每個人的身高、體重,需要的車款、車型都不一樣,所以大部分的人,特別是專業玩家,在買腳踏車的時候,都會到實體店面去向老闆詢問,適合怎麼樣的車款。

 

(2) 賣到全世界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產品如何組裝?腳踏車那麼重,物流要怎麼做?

Canyon 品牌小故事

Canyon 創辦於 1984 年。創辦人 Roman Arnold 從車庫開始創業,一開始只是自行車零件的貿易商,從亞洲進口很多零件,開著拖車到處去銷售,後來以車庫作為銷售據點,接著再進駐到自行車專賣店。作為業餘自行車手的創辦人 Arnold,一開始做郵購、電話行銷,在 1996 年打造了屬於自己的首部自行車。

然而主要是代理商的角色,讓他面臨到「產品同質化、利潤低以及實體店面通路經營困難」這三大阻礙。

當時,他思考有沒有可能自己成為製造商,打造自己的品牌?

 

於是 Arnold 在 2002 年把品牌名稱由「RadSport Arnold」更名為「Canyon Bibybles GmbH」。

在 2003 年,Arnold 便開始經營網路銷售。起初,只在德國境內銷售,便有不錯的銷量。而網路無遠弗屆,於是有來自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的訂單。此時他突然意識到, 原來腳踏車也具有海外市場的銷售潛力,而這就是 Canyon「跨境」的開始。

以 2018 年 11 月份Similar Web來看Canyon的官網流量來源,你會發現 Canyon 官網的流量有 17% 來自德國、12% 來自美國、8.8% 來自法國、5% 分別來自英國和波蘭。你可清楚地看到 Canyon 的客戶確實是來自世界各地,而不是大量集中在某個特定國家。

【反思台灣】:在台灣做電商,難免會收到海外消費者的訂單,甚至你自己想必也有到海外的電商官網瀏覽或是購買的相關經驗。而如果作為一個「電商」,但沒辦法將商品遞交給海外消費者的時候,其實你失去了海外市場這塊比台灣還要大上數千倍、萬倍的全球市場。(台灣有95%的電商網站,仍是做台灣在地的市場,海外的流量不到5%)

Canyon 跨境銷售的商業模式

Canyon 是以直接銷售的方式(消費者從官網挑選、訂購適合自己的車款),透過多語系的官網內容建置及多元支付方式,串屆物流系統,賣到世界 100 多個國家,以「空軍」(網路銷售)的方式接觸到全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直到在當地有大量消費客群,再落地經營維修門市。

從 2005 年開始, Canyon 不同車款的自行車就陸續參與國際設計獎,並且獲得許多獎項肯定,同時品牌也贊助自行車競賽、選手,產品的差異化與獨特性就是 Canyon 成功的關鍵。

現在 Canyon 大概有 850 個員工,年營業額達到 54 億元,在過去 7 年中,該公司的銷售額每年約成長30%,而刻意維持低比率較保守的成長數字(2018.11)。

Canyon 怎麼成為一個「在地化」的全球品牌?

Canyon立志做一個在地化的全球品牌。

品牌和世界上跟腳踏車相關的社群、腳踏車的車隊保持很好的關係,用德國(中央集權)的統一官方網站,來傳遞所有跟 Canyon 品牌有關的資訊,以保持品牌訊息的一致性。

每當官方網站、社群媒體有新的訊息更新,所有在全世界關注這個品牌的消費者,都會接收到一致的訊息,知道 Canyon 即將要推出新的產品。

傳統的模式,訊息的傳遞是一層又一層的,而且在過程中可能會失真,甚至是產生偏頗,更別提說要價格統一。

這就像是過去貿易的方式是透過製造商、貿易商、經銷商最後才到消費者手上,但現在製造上可以直接藉由網路,不再需要這些「中間人」抽去層層的利潤,也可以自己做自有品牌賣給終端消費者。

所以在 Cayon 的官網上,你可以看到他們很自豪地提及,Canyon 直接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上,而不用再透過中間商一層一層地轉手、利損,用相對便宜的價格買到高品質的商品。

Canyon 怎麼做到「零庫存」生產?

消費者要兩個月才拿得到商品,因為收單才生產。

大家為什麼會願意等?Canyon贊助了世界鐵人三項的比賽,而得到冠軍的選手就是用 Canyon 家的腳踏車比賽。

不是你做了幾萬台腳踏車以後才去鋪通路!

 

Canyon 不鋪通路,而是按照網路上的預訂、點擊的數據分析與預測,該車款可能要熱銷了,才向供應商叫貨,將原件運到德國的工廠,在德國的工廠做最後的組裝。

Canyon的官方網站上,消費者可以透過量身高、體重和身材,就挑選到客製化、合適自己的車款。

很難想像,消費者收到腳踏車了以後,究竟要怎麼自己組裝嗎?

Canyon 的腳踏車產品說明書(某一款產品)有一百多頁,Canyon 也善用網路資源如 YouTube 來拍攝商品的組裝影片,手把手教消費者怎麼 DIY 那台屬於他們自己的客製化腳踏車。

因此,在這樣必須被高度客製化的產品底下,Canyon 肯定是做了許多能 DIY 的 SOP 的產品製造設計,讓消費者不論在世界上的哪個角落,透過系統都可以訂製屬於自己身形、體重、性能的合適車款。

所以,Canyon 到底做了哪些事?

品牌宣傳、產品設計(得獎作品)、支援線下社群經營與贊助、舉辦特展。

台灣貿易的過去式

台灣的企業,過去大多如何拓展海外市場?

台灣大多的國際企業是透過各國的分公司、經銷商去建立當地的帝國,如果沒有這些分公司或是經銷商,根本很難觸及到終端的消費者或是買家,所以台灣現在有很多店家的實體經濟,必需受制於國外的通路商。反其道而行的 Canyon,其門市設立並不是為了銷售,而是因為在當地有很多人購買,才到當地開始設立維修的技師與社群。

 

Canyon 這樣是不是會讓在地腳踏車業者沒有生意做?

不是!Canyon 讓自行車的銷售更有效率。

原先銷售腳踏車的店家,將成為提供維修服務的技術服務商。

 

而 Canyon 也透過統一的官方網站一致化溝通品牌訊息。

反過來說,若是透過全球各地,如美國、英國、德國底下的經銷商去協助你銷售商品,當產品有一個新的發表會時,品牌商是不是得跟各國的總經理報告、業務代表做宣傳、業務代表再跟經銷商宣傳?這會讓一個產品教育的傳遞訊息過程將變得很冗長,而且會在傳遞訊息的過程中或是轉譯錯誤,造成訊息失真,甚至到消費者手上的時候跟原先總公司想要傳遞的訊息是不一致的。

舉簡單一點的例子好了,Dyson 吸塵器在台灣的代理廠商於不同的平台,如 momo 購物、Yahoo、PChome、樂天、百貨公司,都有不同的售價,請問消費者要去哪裡買Dyson 的吸塵器呢?

從 Canyon 跨境銷售的案例中,你可以學習到什麼:

  1. 在那個年代,當大家都用門市去賣,你出奇招,就可能獲得高利潤
  2. 腳踏車零件的生產其實不是最重要的。現在世界有很多的知名品牌像Canyon一樣,並沒有自己生產,但是品牌商本身懂得系統整合跟集成,有設計的概念。知道煞車要跟誰買、變速系統要跟誰買、輪框要跟誰買,買了之後再把它組裝起來變成自己的車,打造成自己的品牌,就去銷售了
  3. 系統整合能力與製造能力是台灣的優勢之一。不要只是研究怎麼去製造,也要研究如何去銷售。當你在製造上有過多的競爭對手時,銷售比起製造將更為重要。
  4. 品牌若能自己透過官網統一售價銷售,讓經銷商的角色成為「服務」或「技術」商,除了能提升經銷角色的附加價值之外,更能強化品牌在當地的印象與一致性。

 

跨境電商成功案例二

2. 行動電源出頭天—中國品牌 Anker,用 Amazon 做 B2C 跨境電商的標竿案例

Anker 是一間專門製作充電器、充電線、耳機等手機視聽周邊產品的中國品牌。

根據 2017 年 BRANDZ 的評比,在 2018 年「中國出海品牌 50 強」的報告,也就是說海外市場中,外國人認為中國前 50 大的品牌是什麼,其中第 7 名就是 Anker,以 22%最快成長速度當選「成長最快消費電子品牌」。

創立於 2011 年,創辦人的目標正是「弘揚中國製造之美」,專門幫助中國商品打造品牌。將 Made in China 的充電電源、行動傳輸線、耳機、音箱這些產品,透過網路直接銷售給海外的消費者。

 

剛開始,Anker 有 90% 的產品銷售是來自於亞馬遜平台。現在 Anker的產品也到Walmart、BestBuy、BigCamera 等世界各大平台上做銷售,是一個先透過 Amazon 做出知名度了以後,才開始有實體通路的品牌—先空軍(網路銷售),再陸軍(實體店面)。

思考練習:

(1)充電線、充電器,技術門檻好像不高,有做跨境電商銷售的潛力嗎?
(2)看似低科技的充電設備有利潤嗎?
(3)這麼多競爭者要怎麼做?

Anker 品牌故事簡介

Anker 的創辦人楊萌是 Google 的工程師,在 Google 的時候就密切地觀察網路上的現象。2011 年他回到中國創業,而創業動機根據演講中的內容,是這樣說的:楊萌認為,中國有許多好的產品,只要設計地有特色、物美價廉,跳過中間商還有傳統通路,直接賣給歐美的消費者,就一定有利潤。

 

「在大陸有兩塊錢的利潤,在美國、歐洲就有8塊錢的利潤」因為海外市場是較有規範的,價格更為穩定。

 

在這樣的邏輯推論下,楊萌認為中國製造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還是有機會的,因此回到中國創業。

 

阿里巴巴的公司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 Anker 的母公司海翼的願景,則是「以品牌提升中國製造的價值」。阿里巴巴是開個平台讓賣家上去賣,海翼則是到中國製造電子產品的大本營—深圳去找生產的廠商,廠商的產品不知名,但海翼跟廠商買、做品牌,然後幫他們銷到國外。

為什麼 Anker 選擇 Amazon 做第一個出發點?

根據講者的描述是這樣的。

 

創辦人楊萌:

我的目的是希望能幫這些不知名的品牌打造他們的品牌。

如果弄一個獨立的官網沒有流量,不如去找一個現有流量很大的平台,讓我的產品在上面被消費者看見。

 

因此楊萌選擇透過 Amazon 本身平台的流量、消費者的評價回饋(Reviews),來為當時不知名的品牌 Anker 打出品牌的知名度。

Anker 跨境銷售的商業模式

Anker 選擇找深圳製造的工廠,打自有品牌,用現有的 Amazon 流量,來帶動品牌知名度與銷售,而這種模式似乎是毛利最高的。最初,Anker 的官網也不是用來銷售,只是作為品牌的宣傳與溝通。雖然公司登記在湖南,但生產的總部在深圳,幾乎是全亞洲、全世界的電子產品的生產基地。Anker 產品有獲得許多設計獎和專利,價格儘管是同品類商品的 30% 以上,但市場佔有率在許多國家仍是排名第一。

 

你還在做拚低價的產品?不是拼低價就可以成功!

自創辦開始至 2016 年,公司每年的成長約 100%。毛利率更恐怖,高達 53%。很多代工產業的毛利率 3%、4%,而 Anker 的淨利率可以達到 12% 將近 13%,跟其他跨境電商的競爭對手比起來(其他人的淨利率約是 5%),Anker 的淨利率足足比其他競爭對手高了 2 倍之多。

 

截至 2016 年為止,員工有 600 多人,平均每個人的產值是 2000 萬台幣,也是和其他跨境電商競爭對手的 2~4 倍。

Anker 的員工結構
  • 34%研發
  • 13.5%銷售營運
  • 11.6% 銷售策劃
  • 11.6% 售後服務類
  • 8%品質管理
  • 7%採購
  • 4%財務
  • 4%人事行政
  • 3.8% 物流倉儲

在 2017 年 Anker 則近一步投入研發,研發部門的成員占整體員工比例的 5 成,而深耕在智慧硬體領域的產品創新,旗下的子品牌 Zolo、Roav 等屢獲國際大獎(延伸閱讀:跨境電商大賣家,公司人才組成分佈)。

 

Anker 表示,影響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注重產品研發、優化產品結構,加大力度開拓市場、持續加強品牌經營。在品牌影響力提升的同時,線下的銷售也取得近一步地成長,因此讓營收大幅增長(參考資料:雨果網)。

 

Anker 的風格跟小米類似,是一種輕資產模式,本身不涉入製造。因為一但涉入製造,就還要管工廠跟工人,這樣風險會太大,重資產,轉身很難。所以,如果將生產外包,品牌商就能在全球找好的供應商,品牌本身只要養好的設計、研發人員以及品管人員,就能跟任何的公司採購。當然,前提是品牌商必須找到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好夥伴。

 

Anker 能持續成長的秘訣:多元化、深植品牌、多通路佈局

為 Anker 打響品牌知名度其實是行動電源。

 

 

與最初以低價手機配件進入市場時不同的地方是,目前 Anker 的產品線更多元,不僅在行動電源快充佔有一席之地,更是涉及了智能居家及手機的其他週邊配件,包括 USB充電線、無線充電線、充電數據線、車用充電器、藍芽音響、滑鼠等品類,因此獲得了不少的市場份額。

 

 

而除了 Amazon、eBay、速賣通及 Newegg 平台上開店以外,也獨立經營了自己的網站,在多通路的佈局下,仍致力於品牌的盡意不發展。同時,為響應 Amazon新零售店鋪,Anker 也分別在美國的西雅圖、加州聖荷西、聖塔克拉拉開立了 4 間實體店鋪(2018.12)。


而在電商市場的發展以外,Anker 也增資擴充,除了設立新的公司以外也入股其他網路科技、半導體、電子科技公司(參考資料:Anker官方網站)。

Anker 台灣的官方網站

Anker 具購物功能之多語系的官網(美、加、德、英、法、西、義、日、中國)

跨境電商的方法

跨境電商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同的排列組合,比如是自己研發、是自己生產製造、是整合組裝、是做自有品牌嗎?而銷售的管道是大平台、透過募資、是自營官網銷售、做社群口碑行銷就好?

舉例:
  • 批貨—自己架設一個網站賣、放到阿里巴巴賣
  • 自己的工廠製造—到阿里巴巴、Amazon、eBay、Lazada、樂天等世界各大平台賣
  • 自己找工廠製造,再做組裝整合做自有品牌—平台、官網賣(二擇一或是都賣)
  • 自己的工廠生產、製造,做品牌,到自己的官網賣.到平台上賣

但,現在是跨境3.0的時代了!

 
  • 跨境1.0 – 廣交會、展會、線下參展
  • 跨境2.0 – 阿里巴巴的 B2B、eBay、Amazon、Lazada(在這個時候,很多東西是沒有品牌的,大家就是拼性價比,高 CP 值就有競爭力。但是到了 2011 年開始,楊萌看到一個機會,認為跨境電商是時候該做品牌了,所以他回到中國做 Anker。)
  • 跨境3.0- 做自有品牌 (有鑒於品牌商品在亞馬遜平台上被跟賣的事件不斷發生,回顧 Amazon 在 2018 年重要的兩大關鍵字之一就是自有品牌。從剛開始的品牌註冊、到後來的 EBC 品牌專屬頁面(現為 A+Content)、品牌標籤保護,都在在顯示,自有品牌的跨境買賣將會是未來企業經營長久事業該走的路)。

台灣企業真的有想跳脫代工,打造自有品牌,做跨境電商嗎?

台灣有許多公司、大型企業在做代工,有很多百貨公司、便利商店是日系,量販店是法國的(美系的是好市多),台灣過去人對於「怎麼銷售」這件事情根本就沒有重視,也沒有相關的專業(此段落為演講時講者提到的描述語句)。

 

製造是幫別人代工,台灣的銷售、零售業、批發業,基本上也是為別人做嫁。

 

過去台灣可能因為沒有相關的技術,沒有透明的網路資訊,但現在真的只要透過網路,台灣的廠商確實可以直接接觸到海外市場的消費者,所以理論上想做自有品牌應該要可以顛覆傳統的思維!

 

如果我們自己甘心幫別人做代工、幫別人做品牌…

 

若企業本身不願意顛覆傳統的思維,就仍然會在代工的困境中掙扎與打轉。

 

因爲台灣大部分的企業並沒有像被稱作是「台灣的航空母艦」—企業龍頭台積電一樣,擁有獨家的技術與專業,在全球的代工世界裡很難被競爭對手超越與取代的地位。

因此,大部分台灣的企業會處在這樣的狀況:世界上找得到做得比你好的代工、做得比你好的代理商可能多的是。

 

從中國過去吸引台商入駐,到現在台商紛紛返台的這種以量制價、更便宜人力來取代的人海戰術來看,如果在代工的專業與研發製造能力上沒有精進與突破,不斷地尋求便宜人力(比如南向)只會是一種延緩死亡速度的惡性循環。

品牌行銷導向的公司,是跨境電商的機會。
 

Youtube上的網紅、不同的數位行銷管告的工具、社群媒體,企業都可以統合起來自己經營。

 

過去傳統的行銷方式可能要透過國外的公司,協助你做落地的招牌、廣告跟宣傳,但是現在不論你在世界任何的一個角落,只要有網路,你就可以馬上上傳任何一個影片、貼文、限時動態。

 

比如你可能看過外國的製片廠商,找台灣當地的 YouTuber 拍攝電影業配、小有名氣的 KOL 在推廣海外的某個產品、媽媽部落客告訴你黑五現在有什麼適合買。

Anker 跨境電商案例的案例中,你可以學習到什麼?

(1)網路及數位行銷加速跨境電商的整體發展

全球數位行銷的變革,是協助Anker成功的關鍵!他們當初只靠亞馬遜就打入世界的戰場。現在的企業在網絡加速全球發展的同時,同樣應該善用網路資源與工具,以拓展海外市場。比如多語系的Facebook廣告、多語系的官網、直接在官網完成所有的預約、訂購、諮詢,便捷的物流系統整合及配送服務等。

(2)不要再用「國家」來分市場
亞馬遜的體系,比任何國家都還大。阿里巴巴、速賣通也是,這些跨國的大平台都已經是超越國家的概念,只要你能夠在平台上佔有一席之地,就已經超過很多國家的市場了。

(3)行銷策略上的減法原則
Anker 只做幾個產品,產品項目沒有超過 100 個。當初也是靠著「行動電源」打響自己的知名度,而這是行銷策略上打造品牌的減法原則。

 

不要什麼都做,因為當你什麼都做的時候,資源將會變得很分散,當力量一分散時,你就什麼都不專業、市場上也沒有人會記住你。(台灣打造品牌的經典代表提提研面膜也是在2017年砍掉產品線,做品牌再造)。當人們提到「可樂」的時候,腦海裡面沒意外會出現「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兩個品牌;當人們提到「瓶裝水」的時候,通常會想到「多喝水」。

 

Anker的代表作是「行動電源」,那麼你希望你的企業被人們提到的時候,是哪一個關鍵字詞?(延伸閱讀:品牌行銷策略規劃怎麼做?6步驟上手你的價值主張!

(4)人才管理和企業文化
Anker 很注重人才和管理文化。

 

5 個創辦人中有 4 個來自 Google,工程師可能從來沒學過怎麼做行銷、賣產品,而台灣有很多廠商可能做一輩子的製造業、很了解產品,但是 Anker 的創辦團隊僅靠著邏輯思考與數據分析,來打造 Anker 的品牌。台灣廠商若在很懂產品的前提之下,其實也很有機會透過行銷推廣、先進的研發製程,打造自有品牌。(推薦組織經營管理的閱讀書籍:給力:矽谷有史以來最重要文件 NETFLIX 維持創新動能的人才策略

跨境電商成功案例三

3. Zaful 運動時尚泳衣品牌

Zaful 其實是一個來自中國的快時尚服飾品牌,專攻西班牙語系的市場。從 BRNADZ 中國出海 50 強的企業裡面來看,研究員發現有兩個品牌是來自同一個公司。第一個品牌:GearBest-排名22;第二個品牌:Zaful-排名34,而你可以看到在這個出海 50 強的品牌名單裡面,約有 10 個都是做跨境電商。

GeaetBest 和 Zaful 在這個報告中的排名,都是超越台灣人普遍比較知道的百度(37名)、京東 (44名)這兩大品牌。因此,想要做海外的生意,你必須知道在當地國家或市場,對方看待事情的角度,要換位思考,而不是一直用台灣的角度去想世界。

 

而這樣的練習可以從知識的吸收開始,從學習端我們就要提高自己的格局,不要只看台灣的新聞媒體雜誌報章報導,通常一手的時事消息都會透過英文來作為訊息傳播的主要方式。

 

當然,如果你是想要像 Zaful 一樣走特殊語種的市場,那麼學習該地區的語言、如何汲取當地市場分析、行銷資源的方式,則將會是你的主要重點。

思考練習:
  1. 跨境賣衣服有機會嗎?
  2. 網站如何跨國賣女裝?
  3. 一定要靠第三方平台Amazon, eBay, Alibaba嗎,能不能靠獨立自營的官網銷售?
  4. 跨境用app銷售有沒有機會?
  5. 歐美市場以外,有沒有其他國家的市場機會
  6. 傳統企業完全沒有數位行銷的相關專業人才,可否以併購跨境企業的方式來加速執行?

看 Zaful 服飾品牌完整案例

看 TransBiz 成功賣家案例

在下方填寫資訊,開始免費訓練 ↓↓↓

在下方填寫資訊,開始免費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