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Facebook Audience Insight,了解受眾做好行銷策略規劃

相信如果是認真在經營臉書粉絲專頁的你,一定很想知道究竟貼文的頻率要多頻繁,又該用哪些衡量標準來估算怎麼樣的頻率比較好?不過每個產業的粉絲團跟經營模式都不一樣,而你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Magic number」。其實只要讀懂了 Facebook 內建的 Audience Insight  洞察報告,就能夠得到非常寶貴的資訊,提供以下 4 個方法讓你參考:

經營粉絲團,你必須了解你的受眾都是哪些人,最需要抓住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們都喜歡什麼?

 

臉書的洞察報告可以讓你看到這些人是誰,他們對什麼內容感興趣。

 

在洞察報告裡面,你可以根據 Facebook 提供的資訊,針對你的粉絲做主要的人口統計變數調查(年齡、性別、生活型態、教育背景、職稱),了解他們一般在網路上活躍的時間,以及喜歡哪種類型的貼文內容,幫助你釐清貼文的頻率。此外也可以透過進一步地分析比對,和你期望的潛在顧客之 persona 是否一致。

 

 

甚至你還可以到廣告受眾洞察報告(Audience Insight)裡蒐集更多資料(必須先建立一個廣告活動,但你可以在建立並審核通過後停止廣告活動,如果你沒有真的要下廣告的話。)

除了自己的粉絲受眾之外,也可以透過功能設定,了解在某些興趣下的族群,他們鎖定的相關網頁或更細節的人口統計變數資訊。

 

 

在左邊的側欄,你可以輸入各種搜尋條件

 

 

在廣告受眾洞察報告裡,你可以自己設定基本的條件(地點、年齡與性別、興趣),甚至選擇進階設定,找到即將要鎖定的目標客群的一些蛛絲馬跡。

 

 

在結果裡,你可以看到如族群的男女性別比、年齡層分佈,他們的其他興趣偏好、生活型態、消費型態、主要居住地點、使用裝置的登入習慣等。點入每一個細節中,萌更進一步地看到他們一般的零售花費是多少、線上購物的比率是多少,購買行為又大概是什麼樣子,除了作為廣告使用之外,你也可以藉此了解你的使用者可能會對哪些議題有興趣,或平時還有涉入哪些內容,作為行銷文案活動的參考。

 

 

下圖以美國 18-55 歲,對休閒旅遊、健身與健康、國家地理歷險頻道同時都有興趣的族群為例。

 

灰色部分代表在該地區的母群體總人數,藍色部分代表你鎖定的主要目標族群在此範圍內的佔比。

 

以下圖的性別年齡層來說,在年齡層 25-34 歲的佔比比起母群體人數來得多許多,就代表該年齡層有更高比例的人對於休閒旅遊、國家地理探索頻道(戶外冒險)、健身與健康這類型的議題更有興趣,就廣告投放的角度,你可以將廣告預算集中投入在這個年齡層,就調查而言你則能更了解你的主要目標的型態(如比起男性,女性對於這類型的議題更有興趣)。

 

 

在「人口統計之處」,還可以看此類族群的感情狀況、教育程度和其工作領域。

 

 

在「粉絲專頁的讚」你可以找到這類型族群的人,他們分別也按了哪些粉絲專頁的讚,比較熱門的有哪些。

 

 

在洞察報告裡面常會有這些小小的「i」,除了為你解釋該數值所代表的意涵之外,也能幫你重新排序。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去學習,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小收穫哦!

 

 

在「地點」你則可以看到有此類興趣偏好的族群,他們大多在美國的哪些州、哪些城市。以下圖的結果來說,你會發現舊金山、華盛頓、芝加哥、阿靈頓等地點都是這類族群在母群體中佔比相對高的城市。因此在投放廣告的時候你可以鎖定這些區域做較多的預算規劃。

 

 

於「動態」,可以看到他們在 Facebook 是否屬於活躍的族群,大部份又透過什麼樣的裝置登入 Facebook,以及使用的系統。以這個例子所選的族群來說,比起母群體,他們在過去 30 天內的留言次數、按過讚的貼文跟已點擊的廣告比率都非常高,因此可以推論這個族群基本上在 Facebook 算是活躍的族群,未來是可以在臉書對他們投放廣告的!

 

 

在裝置的部分還可以調整結果至「主要裝置」細看:

 

 

在「家庭」可以看到收入、房屋持有情形以及比較特別的是「花費方式」。你可以看到他們的消費習慣大多是付現或是用信用卡,又花費與母群體的消費習慣是否相似或有比較特殊的行為差別。像是就下圖而言,你會發現這群人習慣使用信用卡的比率較高,他們在頂級的奢華消費比率來得少。

 

 

在「購買」的部分則可以看到他們在零售花費的支出以及線上購物的比率,而在購買行為則能更進一步看到他們的主要花費都在哪些產品品類。

 

 

外,還可以根據想要購買汽車的款式和類型來推估他們的消費行為與習慣。

 

 

在洞察報告蒐集完這麼多資訊以後,在人口統計的「生活型態」還有一個小秘密:為你的主要目標客群規劃 Persona。在不同的生活型態結果裡,到小「i」看到族群的細節,抽絲剝繭後或許找到幾個合適的 Persona,讓你每次的行銷活動計畫更有頭緒。

 

 

或是若你覺得這次設定的篩選條件很符合你未來預計投放廣告的族群,則可以點選儲存,以作為在未來投放廣告時的目標受眾之一。

 

 

雖然目前大多的用戶資料檢視僅鎖定地域在美國,但你也可以用美國的消費者之偏好作為拓展其他地區事業的參考。

2. 參考其他粉絲團

不同種類型族群的消費者,流連忘返在網路上的時間都不一樣,但這並不影響每個產業從強大的社群媒體中透過了解你的競爭對手,或是其他與粉絲有良好互動的粉絲專頁,他們是如何經營粉絲專頁的。

 

你可以到洞察(Insight)裡面的總覽(Overview)看到競爭對手粉絲專頁的一週表現,像是他們一週貼文的數量、粉絲的增長人數、與粉絲的互動情形。然後再進一步觀察他們什麼時候發佈文章?怎麼排程?什麼樣的內容跟使用者有最多的互動。

 

 

像是到洞察報告中的貼文(Post)中的(Top posts from Pages you watch)看到其他粉絲專頁的經營概況。進一步去了解他們這一週的人氣貼文以及互動情形,點選該則貼文還可以看到貼文的細節,甚至透過手動增加更多關注的粉絲專頁。值得關注的粉絲專業:你的競爭對手、在你的領域中的指標品牌、很會經營社群媒體的品牌、意見領袖。

 

 

透過觀看別人的粉絲專頁,你可以從中了解你的讀者可能會喜歡什麼樣的內容,分析他們使用的文字、圖片,甚至可進一步得知產業最新的趨勢、甚至跨業的結合、聯盟等等。當然也不要一次追蹤太多個粉絲專頁,建議不要超過 12~16 個,不然會資訊超載!

3. 貼文類型偏好

你或許沒辦法讓每一則貼文都能有很好的成效表現,而且如果只是為了貼文而貼文的話,並不會讓你的粉絲專頁變得更熱門,很有可能還會讓你的粉絲們感到無趣。但若如果你的粉絲本來就是在臉書上很活躍的使用者,而你也提供他們有趣且實用的內容,那麼一天如果有多則貼文,對你的粉絲經營當然是會有正向的效果。

 

這邊提供一個社群媒體第三方數據分析工具,Agorapulse 可以透過圖示的分析,讓你看到使用者與你的貼文互動情形,試驗不同的貼文內容跟類型,並且追蹤成效表現。

 

 

而目前除了 Facebook 之外,它同時也提供 Twitter、Instagram、LinkedIn 和 Google+ 的帳號整合,你可以在同一個後台切換不同社群媒體間經營的成效表現,有 15 天的免費試用期。

 

更多貼文技巧:看這裡提高FB互動率,6個不能錯過的Facebook貼文秘密

4. 現有粉絲人數

粉絲的經營並不永遠都是在質和量之間的戰爭,也就是說,並不是有內容品質就不用有一定產出的量,也不是說衝了粉絲貼文的數量就會為你帶來一堆粉絲,重要的是,你如何能讓更多的人看見你,增加自然觸及率(Organic reach)。

 

在Facebook不斷改變的演算法中,他們使用了超過 10 萬個因素去決定要呈現哪些資訊在使用者的動態牆上。誠如之前的文章有提過,比起相對商業化的粉絲專頁,目前 Facebook 更傾向於讓使用者與家人、朋友有更強的連結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粉絲團人數越多,很有可能你的自然觸及率就會因此降低。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或許可以嘗試增加貼文的頻率,以觸及到不同的族群。

結語

透過臉書廣告洞察報告(Audience Insight)了解你的受眾以及調整你的行銷策略,符合他們的需求是經營粉絲團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這會讓你的粉絲專頁即使在未來演算法的更改下,仍然保持競爭力。

 

若你的粉絲團才剛成立,你可以從一天張貼 1-2 則貼文開始,作為一個基準去觀測什麼樣的發文頻率對你的粉絲專頁來說能有最好的成效表現;而如果你已經經營一段時間,有不同的受眾在不同的國家,則可以搭配當地的季節性活動或假期推出不同的內容,增加你與不同國籍受眾之間的互動。

 

最後一個小叮嚀:絕對不要讓你的臉書貼文停滯了!想讓粉絲人數有所成長,就像羅馬一樣不是兩三天就能夠達成的事,必須持之以恆地經營。而且如果太久沒更新的話,現在臉書也會提醒你要更新內容,不然就會刪除你的粉絲專頁哦!

好奇 TransBiz 的服務?

TransBiz 獨家心法 PPCGO

與 Tami 諮詢 30 分鐘

跨境雙週報

讓你掌握跨境趨勢與新知,超越對手!
你可能也想知道...

節日一定要做促銷才有銷量?你的折價應該更有價!

行銷漏斗高級用法(上):如何有邏輯地預估你的訂單數量與營收?

用品牌說故事?小樹設計不藏私分享:以識別設計展現品牌核心價值

在下方填寫資訊,開始免費訓練 ↓↓↓

在下方填寫資訊,開始免費訓練 ↓↓↓